前言
|
為配合教育政策,並為改善學生學習環境,提高教育質素,本校於2009-2010年度轉為全日制,全校學生在原址上課。
|
|
學校背景
|
本校創立於1981年,位於沙田新田圍村,是一所由教育局直接管轄的官立小學。
|
|
辦學宗旨
|
讓兒童愉快及有效地學習,發揮個人潛能,在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各方 面作全人發展,能夠終身學習,日後對社會、國家和世界作出貢獻。
|
|
校訓
|
仁、毅、樂、誠 |
|
學校管理委員會
|
本校於一九九九年成立學校管理委員會,實施校本管理。學校管理委員會由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(質素保証及校本支援) 吳加聲先生擔任主席,其他成員包括校長、教師代表、家長代表、校友代表及社會人士代表,定期開會共同討論校政,提升辦學質素。 |
|
行政架構
|
教學人員:本校有校長、副校長、主任、圖書館主任、言語治療師、駐校社工及教師共60人。 學校職員:教學助理、資訊科技教學助理、文書人員、二級工人及清潔工友共26人。
|
 |
|

|
|
教師資歷
|
全校所有教師均已接受教育專業訓練,其中約96%教師持有大學學士學位,46%教師取得碩士學位。
|
|
教師資歷(包括校長) |
 |
|
 |
|

|
|
上課時間
|
 |
|

|
|
班級結構
|
2021-2022年度本校一至六年級共29班。(課室位置)
|
 |
備註: 本校在2009-2010學年順利完成上、下午校合併過程, 由於全校只有29個班房,故只能開辦29班。 |
|

|
|
測考及評估制度
|
全年兩次測驗,兩次考試,並在教學過程中不定時作多元化的進展性評估,以便教師因應學生的評估表現,及早檢討及改善教學成效。
|
|

|
|
學與教
|
全人培育 發展孩子的潛能 |
本校以學生為本,致力為學生提供愉快而均衡的全人教育。除了中、英、數、常識、普通話、音樂、視覺藝術、體育等正規的課堂學習外,學生透過全方位學習、專題研習、生活教育課、成長課、每日定時的圖書課、以及參與各項課餘體藝興趣班等,讓學生在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方面得到均衡的全人發展。
|
|
優質教學 提高學與教的效能 |
此外,為了給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,近年教師更聯同大學學者、教育局課程發展主任、教育學院講師等共同設計校本課程,加強培訓學生的溝通能力、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創造力。為了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成效,學校又聘請外籍英語教師支援英語教學,為學生營造更多的聽說環境。中文科方面,學校每週有兩節普通話課,自小一起培育學生普通話的拼讀及口語表達能力。
|
|
提供資訊科技教育 讓孩子與時並進 |
為了讓學生與時並進,學習如何獲取和處理資訊,掌握自學技巧,由小一開始,學校已為學生提供適切的資訊科技學習環境和課程,讓學生及早得到資訊科技知識、技能和態度的培養。
|
|
補底拔尖 全面照顧孩子的需要 |
對於能力較高的學生,教師除了教授基本的課程外,還給他們於課前及課餘舉辦富挑戰性的學習活動,如奧數訓練、趣味科學探、體藝培訓等資優課程;對於表現較弱的學生,教師會因應他們的程度設計合適教材施教;校方更開設功課輔導班、課後輔導教學班、協作教學計劃、小老師計劃及聘請駐校言語治療師等,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額外的支援。
|
|
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