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標
|
本校的課程主要是為配合學校本身的教育目標以及參照2014年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頒報的《基礎教育課程指引--聚焦、深化、持續》建議,並因應兒童不同的需要和能力而提供的一個五育並重的課程。
|
課程內容及教學模式
|
本校以學生為本,致力為學生提供愉快而均衡的全人教育。除了教授核心的科目如:中文、英文、數學、常識、普通話、電腦、音樂、視覺藝術科、體育九個科目外,老師還透過全方位學習、專題研習、跨課程主題學習、生活成長課及每日定時的閱讀課,以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,讓學生在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方面有均衡的發展。 此外,為了提高英語教學的效能,本校聘請了外籍英語教師支援英語教學;近年教師更與教育局課程發展主任共同設計校本課程,以提升學與教的效能。現時電子學習已成為學習新趨勢,電子學習能為學生提供互動學習的機會,提高學習的效能,因此本校在校內增設無線網絡基礎設施,購置了一百二十台平板電腦,以配合課堂中使用電子學習資源,促進學生自主學習。
|
|
授課語言
|
除英文及普通話課外,各科均以粵語授課
|
學習時間的分配
|
本校是―所全日制小學,學生每天上課8節,每節40分鐘,每週共上課40節;時間表內編排了不少雙連的課節,讓師生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互動的學習。此外,星期一、二及四均設15分鐘的閱讀課時間,以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;至於有助學生體藝發展的課外活動課則安排在隔週五的下午進行。
|
|
|
小 一 |
小 二 |
小 三 |
小 四 |
小 五 |
小 六 |
中文 |
8節 |
8節 |
8節 |
8節 |
8節 |
8節 |
英文 |
8節 |
8節 |
8節 |
8節 |
8節 |
8節 |
數學 |
6節 |
6節 |
6節 |
6節 |
6節 |
6節 |
常識 |
5節 |
5節 |
5節 |
5節 |
5節 |
5節 |
電腦 |
1節 |
1節 |
1節 |
1節 |
1節 |
1節 |
視覺藝術 |
2節 |
2節 |
2節 |
2節 |
2節 |
2節 |
普通話 |
2節 |
2節 |
2節 |
2節 |
2節 |
2節 |
音樂 |
2節 |
2節 |
2節 |
2節 |
2節 |
2節 |
體育 |
2節 |
2節 |
2節 |
2節 |
2節 |
2節 |
導修課(註一) |
4節 |
4節 |
4節 |
4節 |
4節 |
4節 |
成長課(隔週) |
1節 |
1節 |
1節 |
1節 |
1節 |
1節 |
課外活動課(隔週) |
1節 |
1節 |
1節 |
1節 |
1節 |
1節 |
課餘學藝班 |
學校開辦了各類型學藝興趣班,供學生放學後自由參加。 |
註一:逢星期一至四最後一節安排導修課,每節25分鐘。 |
|
照顧學生的多樣性
|
為了照顧不同能力的學生,方便教師因材施教,本校於四至六年級按學生的學業表現,分為三個不同的能力班別上課。對於資優的學生,教師除了教授基本的課程內容外,還給他們於課餘安排富挑戰性的學習活動,如奧數訓練、小主播培訓班、辯論班、科學探究班和多項體藝培訓班等,使在各方面有潛能的學生得到額外的栽培。至於表現稍遜的學生,教師會因應他們的能力和程度設計合適的教材施教;校方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開設課後輔導班及小老師計劃,並安排言語治療師等服務,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中、英、數三個主要的科目上提供額外的支援。
|
發展及前瞻
|
為了裝備學生面對廿一世紀的挑戰,讓每個人在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五育均有全面的發展,能夠一生不斷自學、思考、探索和創新,成為積極主動、富責任感的公民,本校聚焦檢視學與教的過程與效能,為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學習機會,發展他們多元智能,提升自主學習能力,深化課程改革的四個關鍵項目:德育和公民教育、專題研習、從閱讀中學習,以及資訊科技教育的推行,並致力發展電子學習、STEM活動及正向教育,提升互動學習質素,持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,讓學生日後能成為一個懂得獨立思考、關心社會、具備知識和技能的良好公民。學校在2018-2021年的發展重點是:
關注事項 (一):深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技巧。 關注事項 (二):透過STEM教育,提升學生創意及解難能力。 關注事項 (三):推行正向教育,活出正向人生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