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與教

課程簡介

 

目標

  本校的課程目標主要是配合學校辦學宗旨,我們參照最新的《小學教育課程指引》(試行版)和各學習領域的指引,制定切合學生需求的課程內容和教學策略。

 

  本校因應學生不同的需要和能力,提供富有挑戰性、多元化的學習經歷,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。
 

  本校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、批判性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,以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習慣,為將來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。

   

  本校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,提供適切的教學支援,照顧學生的多樣性需求,並透過跨學科的學習活動,促進學生在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等方面的均衡發展。
 

  本校的課程目標是全面、均衡地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,培養他們成為終身學習者。我們會不斷檢討和優化課程,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經歷。

 

課程內容及教學模式

  本校以學生為本,致力為學生提供愉快而均衡的全人教育。除了教授核心的科目如:中文、英文、數學、常、普通話、電腦、音樂、視覺藝術科、體育九個科目外,老師還透過全方位學習、專題研習、跨課程主題學習、生活成長課及圖書課,以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,讓學生建立堅實的知識基礎,並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。此外,為了提高英語教學的效能,本校聘請了外籍英語教師支援英語教學;亦在四至五年級開展按能力分層閱讀計劃,在學期初為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測試評核,再按學生的能力分成不同的組別,設計不同的分層課業,教授不同的閱讀策略及讓同學閱讀合適程度的課外閱讀材料,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。現時電子學習已成為學習新趨勢,電子學習能為學生提供互動學習的機會,提高學習的效能,因此本校在校內已建立無線網絡基礎設施,添置了115台平板電腦、40Surface go 2電腦16Surface Pro 7電腦,以配合課堂中使用電子學習資源,促進學生自主學習。

IMG 7368 20171204 113929 IMG 0041

 

授課語言

  除英文及普通話課外,各科均以粵語授課。

 

學習時間的分配

    本校是一所全日制小學,每天的上課時間為上午8時至下午3時。學生每天上課9節課,每節課時長35分鐘,每週共45節課;時間表中安排了多個雙連課節,使師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互動學習。此外,學校在星期三設有多元學習課,內容包括價值觀教育、閲讀訓練和國情教育等。星期一至五第九節為各年級的導修課,導修課開始中首15分鐘為閱讀課,導修課期間,老師為學生提供功課輔導。課外活動課、周會及成長課則安排在星期五第七至第八節,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和均衡發展。 

IMG 8662 20180523 140916 20180125 141330

執書包影片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5psTKqMepU

  小 一 小 二 小 三 小 四 小 五 小 六
中文 8 8 8 8 8 8
英文 8 8 8 8 8 8
數學 6 6 6 6 6 6
常識 5 5 5 5 5 5
電腦 1 1 1 2 2 2
視覺藝術 2 2 2 2 2 2
普通話 2 2 2 2 2 2
音樂 2 2 2 2 2 2
體育 2 2 2 2 2 2
導修課 5 5 5 5 5 5
多元學習課 1 1 1 1 1 1
生活小百科 1 1 1      
課外活動課/周會/成長課 星期五第七至第八節交替進行(共兩節)
課餘興趣班 每日放學後,學校均開辦一些體藝活動供學生自由選擇參加

 

 

照顧學生的多樣性

    為了照顧不同能力的學生,方便教師因材施教,本校於四至六年級按學生的學業表現,分為三個不同的能力班別上課。對於資優的學生,教師除了教授基本的課程內容外,還給他們於課餘安排富挑戰性的學習活動,如奧數訓練、小主播培訓班、辯論班、科學探究班和多項體藝培訓班等,使在各方面有潛能的學生得到額外的栽培。至於表現稍遜的學生,教師會因應他們的能力和程度設計合適的教材施教;校方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開設課後輔導班及小老師計劃,並安排言語治療師等服務,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中、英、數三個主要的科目上提供額外的支援。

 

發展及前瞻

    為了裝備學生面對廿一世紀的挑戰,讓每個人在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五育均有全面的發展,能夠一生不斷自學、解難、探索和創新,成為積極主動、富責任感的公民,本校聚焦檢視學與教的過程與效能,為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學習機會,發展他們多元智能,提升自主學習能力,深化課程改革的四個關鍵項目:價值觀教育 (德育、公民及國家教育)、專題研習、從閱讀中學習,以及資訊科技教育的推行,並致力發展電子學習、STEAM活動及正向教育,提升互動學習質素,持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,讓學生日後能成為一個良好的公民。學校在2024-2027年的發展重點是:

關注事項(一):培養學生的精神健康素養,共建健康愉快校園。

關注事項(二):推展STEAM教育,強化學生的計算思維,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。